是不是要在疫情后所有企业都捉襟见肘的情况下出台

admin 26 0

  是不是要在疫情后所有企业都捉襟见肘的情况下出台-第1张图片-是不是要在疫情后所有企业都捉襟见肘的情况下出台-第2张图片-郑先 3岁 男 【中国】

  2月26日,正月十五,中国男子足球超级联赛江苏苏宁队(已改名为江苏队)面临解散。

  出师未捷身先死。是不是要在疫情后所有企业都捉襟见肘的情况下出台-第3张图片-是不是要在疫情后所有企业都捉襟见肘的情况下出台-第4张图片-

  这个上赛季刚刚夺得中超联赛冠军,队史中超首冠,即将从中国职业足球版图消失,成为国际足坛关于中国足球历史的一个笑话。

  看似因为疫情导致苏宁集团集团财政吃紧是导火索,但事实上,这只是中国足球近10年来最悲惨的一个时期。

  中国足协出台系列政策希望能够让“中国足球联赛打破泡沫恢复正常化可持续化的发展”,因此俱乐部名称中性化、限薪令、投资帽、管办分离等等政策都同时出台,让不少俱乐部都招架不住。

  限薪令:中超外援工资太高,金钱导向不好,所以不允许超过某个限额。之前的版本是本土球员薪酬不能超过500人民币,外援不能超过300万欧元,另外外援总薪酬不能超过1000万欧元,另外U21球员不得超过税前30万人民币。

  投资帽:中超不超过6亿人民币,中甲2亿,中乙5000万人民币。

  这直接导致了大量高水平外援将于明年离开中国,中超联赛重回“裸奔”状态。

  我不是很明白,中国足球是个这样的环境,除了钱,是没有办法让高水平球员进来的,那也不可能有“传帮带”的提升,那自身的青训阶梯、联赛环境又不行,所以变成了纯烧钱的游戏。

  可足球是市场行为,出多少钱是俱乐部自己的事,又不让足协出,这真的是中国足球越来越差的根本问题吗?

  中性名政策:我不知如何评价。

  第一、俱乐部官方名称规范:行政区域+俱乐部名称+足球俱乐部+企业组织形式,其中俱乐部名称不能超过4个字。

  第二:俱乐部简称为行政区域+俱乐部名称,名称中不得使用非汉字。

  第三:名称不能含有任何股东、关联方或控制人字号、商号或品牌名称,相似近似的也不行。

  第四:俱乐部应积极在名称中体现地域文化、历史风俗、人文精神或者俱乐部管理。

  第五:如俱乐部股东具有非营利性法人教育机构或其下属同名企业,经足协批准可用股东名或简称为俱乐部命名。

  第六:2020年12月31日前将注册好的材料交于足协审核。

  第七:2021年2月28前进行下赛季注册工作。如果名称不符合不予注册。

  中超10队已经正式完成了更名,分别是山东鲁能泰山更名为“山东泰山队”、广州恒大更名为“广州队”、广州富力更名为“广州城”、河北华夏幸福更名为“河北队”、江苏苏宁更名为“江苏队”、天津泰达更名为“天津津门虎”、青岛黄海更名为“青岛队”、上海绿地申花更名为“上海申花”、上海上港更名为“上海海港”、武汉卓尔“武汉队”。

  还有几支待选:长春亚泰“长春亚泰”、大连人“大连人”、深足“深圳市队”、河南建业“河南嵩山龙门”、北京国安“北京队”“北京城”“北京国泰民安”(新名三选一)、重庆当代“重庆一九九七”“重庆两江”“重庆两江竞技”(新名三选一)。

  熟悉中国职业足球的人都清楚,投资球队根本不赚钱,投资人无非看重的是品牌效应,比如恒大从一个不那么出名的地产商因为联赛亚冠冠军成为地产大鳄,再比如此次的苏宁。

  如果企业连吆喝都赚不到,那么继续投资一支球队的意义何在?有俱乐部的董事长直言就像自己养了多少年的孩子现在却不能跟自己姓了,痛心但却无可奈何。

  有知情人士写的分析。是不是要在疫情后所有企业都捉襟见肘的情况下出台-第5张图片-是不是要在疫情后所有企业都捉襟见肘的情况下出台-第6张图片-

  但你仔细看看这么严厉的政策有什么不同呢?为什么上海和北京就能“例外”一些呢?

  山东鲁能泰山几经波折,把所有含有“鲁能”的元素通通去掉后,才最终在足协那里成功通过了“山东泰山”这个名称。然而,另一支球队上海上港呢?名字只需修改一个字,变为“上海海港”后,就能够通过足协的严苛要求。是不是要在疫情后所有企业都捉襟见肘的情况下出台-第7张图片-是不是要在疫情后所有企业都捉襟见肘的情况下出台-第8张图片-

  所以,北京国安打算改名“国泰民安队",广州恒大上报了一个名称“恒久远大队”,最后弄来弄去的小心思,都是为了保留一点血脉,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在这些一地鸡毛里,我没有看到一点实质,全是“面子工程”。

  限薪该不该?的确应该,但是不是现在?你什么时候看到科学家限薪?

  是不是应该在中国发展走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再限?你要是足球风气好也行啊。

  是不是应该遵守法律法规,已经签的合同外援如何重签?毁约的钱足协能否出,国际足联那里的仲裁有没有把握赢。

  是不是要在疫情后所有企业都捉襟见肘的情况下出台?

  改名该不该?对于现代足球运营来说确实是健康足球联赛必备的基本元素,但目前阶段却未必适用于中国联赛。说到底,我们的联赛目前并不健康,优先考虑的不该是中性名称这种“面子工程”,而是如何打造更成熟的商业联赛,积极开拓商业价值,让大部分球队都能够实现“自负盈亏”,不能因为一改名,企业就要撤资解散。如此下去,不仅是对中超球队商业价值的一次严重打击,对已经形成的球迷文化也将造成无可估量的破坏。(摘自《鸵鸟体育》观点)

  

  多少年来,中国足球就在不断的折腾来折腾去,政策朝令夕改,你以为这些球迷的抱怨只是抱怨?你以为那些流传大街小巷的段子只是调侃?你以为西方媒体会怎么看待这几乎成为“死结”的乱象?

  他们最终都会把愤怒和怨气投射到制度上的。

  人心就是最大的政治,球迷球员企业家,我敢说99.9%对中国足球的评价跟前天共青团官媒的那句话差不多:

  “只恨不能骂脏话”。

  曾经中国也是出了超白金一代的,如今呢?一手好牌打个稀烂。

  为什么篮协在姚明的带领下就挺好?郎平做了主教练排球就提高那么快?因为不尊重规律的后果,只有遗弃。

  你看着大街小巷里篮球场有多少,足球场有多少,打篮球的孩子有多少,踢足球的有多少,民众有多么无奈和愤慨,你就知道该解散的是谁了。

是不是要在疫情后所有企业都捉襟见肘的情况下出台-第9张图片-

是不是要在疫情后所有企业都捉襟见肘的情况下出台-第10张图片-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